唐朝、五代咏梅诗词赏析(15)
早梅
唐朝 张谓
一树寒梅白玉条,迥临村路傍溪桥。
不知近水花先发,疑是经冬雪未销。
这首诗在《全唐诗》中重出,另一处列入戎昱作品。
梅花一般在早春先于百花洞开,而早梅的花期更早,在冬至前后就能见花了。它怒放在冰封雪盖的银日间下,因而非凡为国东说念主所怜爱、垂青。
这首咏梅诗,侧重写一个“早”字。一、二句写早梅的品格、色态和滋长环境。“一树寒梅白玉条”,既刻画了寒梅的白嫩如玉,又顾问了“寒”字,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度。“迥临村路傍溪桥”,写寒梅的滋长环境。这一树梅花隔离东说念主来车往的村路,左近溪水桥边。一个“迥”字,一个“傍”字,写出了“一树寒梅”独开的环境。这一句继往开来,“溪桥”二字引出下句。
三、四句写诗东说念主远看这树梅花时产生的错觉。“不知近水花先发”,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“近水”,梅花性喜空气中湿度较大,故而近水先发。“疑是经冬雪未销”,诗东说念主把寒梅疑作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。此时冬尚荒僻,原无花的脚迹,是以诗东说念主从村中远远看去,还觉得是冬雪挂在梅枝上,待走近后仔细辩认,才看出是“一树寒梅白玉条”,复兴首句。一个“不知”加上一个“疑是”,写出诗东说念主远看似雪非雪的迷离迷糊之境。临了定睛望去,才发现蓝本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,诗东说念主的猜忌摈斥了,早梅之“早”也点出了。
这首诗短短四句,写得却十单干巧。二、三句前后相连,一、四句紧相呼应,通篇不见“早”字,而梅之“早”自现。早梅的模式、习性在诗中弘扬得秩序井然,诗东说念主远看、近不雅的情致和热情也响应得特别澄莹。
哥也色张谓此诗,从似玉非雪、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,写出了早梅的形神,同期也写出了诗东说念主探索寻觅的意志流程。而且透过名义,写出了诗东说念主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。读者透过出动交错、首尾顾问的笔法,自可晓悟到诗中幽静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。
张谓(?--公元777年)字正言,河内(今河南泌阳县)东说念主,天宝二年登进士第,乾元中为尚书郎,大积年间任潭州刺史,后官至礼部侍郎,三典贡举。其诗辞精意深,肃穆格律,诗风清正,多宴会送别之作。代表作有《早梅》《邵陵作》《送裴侍御归上王人》等,其中以《早梅》为最闻明,《唐诗三百首》各选本多有编录。
(转自王传学《感受梅花诗意好意思——咏梅花古诗词赏析》白丝足交,中国文联出书社出书)
本站仅提供存储办事,扫数本色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色,请点击举报。